名家风采:走进陈幼白的敦煌重彩艺术

发布时间:2018-10-25 00:17 【来源:中华教育在线】

【艺术简介】

陈幼白,1944年生于中国北京,现旅居美国纽约市,中国当代著名敦煌重彩艺术画家。时任美国华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世界艺术画院副院长、国际残疾人艺术家协会主席、美国炎黄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华英才海外联合会主席、中国敦煌艺术画会名誉会长、天津华侨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幼白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他苦心钻研敦煌艺术,并将敦煌艺术精髓融于现代绘画中,创造了他的敦煌重彩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被艺术大师吴作人、张仃、叶浅予、王己千等高度评价,并题词以资鼓励。

在碧天黄沙、贯通中西的丝绸古道上,人类的智慧随着玉门关外吹不尽的春风,静悄悄地在古老的敦煌凝结成了传世的瑰宝,而敦煌壁画就沉睡在大漠深处的莫高窟中,诉说着沙洲的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作为敦煌艺术重彩画的创始人,陈幼白先生曾在大漠深处潜心苦修十六年,在敦煌壁画中揣摩艺术语言,广泛吸收中国神话、中国民俗、仕女图等传统元素;而后他又辗转海外十六年,在异域他乡探索敦煌艺术的新殿堂,将中国工笔画的线条融入到西方油画的色彩中,其作品造型鲜活,张力充沛,极具视觉效应之美。

​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陈幼白先生开创了敦煌艺术重彩画派,成为了将敦煌艺术有机融于现代绘画创作之中的第一人,把千年沉淀下的敦煌美术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近百幅作品被世界各国要人收藏或馆藏,多次荣获海内外各类画展金奖,他本人也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天津文化艺术界60位文化名人”,声名享誉海内外。

美术世家添新丁,勤学苦修练匠心

津门前,海河畔,成长在美丽的天津卫,陈幼白先生自幼便浸染在绘画艺术的笔墨中。父亲陈震在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前身)求学时,当今国画大师、中国工艺美院老院长张仃先生,中央美院叶浅予教授都与其是同班同学,而陈震先生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便成为了蜚声艺术界的知名画家。

在父亲的悉心指点下,陈先生从小便接受了传统书画教育,山水、花鸟画都曾下过苦功研习,始终坚持每日习画不辍,早早就展露出了很高的绘画天赋。勤学苦练之余,父亲画界朋友每每亲临府上还常常对其倾囊相授,点拨帮教,少年时代的陈幼白在大师们的指点下逐渐厚植根基,为自己日后形成独特的笔墨元素,开辟新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古城积淀十六年,厚积薄发绘敦煌

上世纪六十年代,历史变革的潮流将陈幼白先生推向了大漠深处古丝路的敦煌地区。作为兵团知青,陈先生在这个全世界著名的艺术圣地终日以敦煌壁画为伴,沉醉在洞窟中埋首临摹,一画就是十六年。

初到敦煌,没有马咽车阗,也看不到熙来攘往。在炙热的大戈壁滩上的一行人骑着骆驼,如同古丝绸之路上行走的商旅一般,在茫茫荒漠上朝着敦煌方向走动,远处山峦起伏,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还略带沙粒,不时打在脸上。骆驼走得很慢,六十多里的漫漫路途让人昏昏欲睡,有人突然高声说:“看!大家快看!”只见翡翠一样的绿洲渐渐映入眼帘,小溪流水,鸟语花香,一条石子路被盖得严严实实,一直通向千佛洞。想到自己离心中的艺术圣地愈发地接近,陈先生不禁激动不已。

扎根敦煌后,他流连于每一个洞窟,醉心于每一幅壁画,仿佛一闭上眼睛,那飞天的衣袖就在眼前飘拂。白天他带着一个馍馍和一杯水,一去就是好几个洞,甚至曾连续几天内看了一百四十多个洞。在洞窟里,陈先生一待就是整整一天,一幅画一幅画地研习思考,一个线条一个线条地仔细临摹,累了困了他就在洞窟里打个盹,醒了再继续临摹作画。由于艰苦的条件下没有电灯,有壁画的洞窟中又不能点燃烛火,画具、镜子、梯子成了他的三件宝,每天赶在天亮之前就早早钻进洞窟,依靠着镜子的反光照亮壁画,生怕太阳落山后失去这唯一的光源。

严寒的冬天里洞窟中无法取暖,双手常常被冻得失去知觉,连笔都拿不住,他就捂热一阵接着画。夜晚皎洁的月亮升起,大漠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外衣,远处几个和尚敲着木鱼,陈先生孑然一身躺在简陋的招待所里,月光从窗户的缝隙渗入空寂的房间里,有时不禁也会感到“一盏孤灯伴天明”的孤独而潸然泪下,然而第二天一早他还是会坚持向着心中的艺术殿堂继续迈步朝圣,从未言弃。

正是这样卓绝的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十六年的临摹壁画生涯为他打开了另一个绚丽的世界。他从敦煌壁画的设色、线描的使用和变化多样的构图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研究出敦煌壁画的形式用现代绘画手法表达的新画风。在看似简单流畅的线条中,浸透着画家几十年的绘画功力,这是从敦煌飞天纷繁的线条中提炼出来的,充溢若古韵汉风的“丝绸情怀”,他将最灿烂的敦煌美术融入了创作的血脉中。

异国再续十六戟,载誉攀登新高峰

离开敦煌后,陈幼白先生收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世界工艺品博览会”邀请,带着临摹的壁画去了美国,与会的多国代表对中国传统壁画深感兴趣,踊跃购买,他的作品被抢购一空。博览会结束后,陈先生被美国多元的艺术风格所吸引,决定在美国考察各种风格的艺术,把中国的画风介绍给世界。就这样,陈幼白先生在异国他乡又经历了一个十六年。

在初到美国的日子里,陈先生却因为无法认定身份而受到不小阻力。为此,他一边在白天四处奔波努力工作,一边在晚上挤出点滴时间不断思考,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作品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申请下的“杰出人才”帮助他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在美国的十六年里,他接触到了最前沿的艺术家,世界美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他刻苦勤奋地广泛交流学习,遍游东西两岸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在不朽的艺术品之间流连徜徉,不断吸取各个流派元素,创作出的作品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赢得了西方艺术家和评论家的赞赏,在收录了世界近千名画家的亚洲艺术博览网站(www,asia-artconnection.com)上,陈先生的画作一经推出便引起许多主流美术品收藏家的浓厚兴趣,他也名列该网站前20名“被观赏最多的画家”的名单之中。随后,陈先生受邀在日本、美国、俄罗斯、波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亲自接见陈幼白先生并邀其作画留念,为增进中美友好关系添砖加瓦。

两个“十六年”的艺术求索生涯,陈先生取得了国内众多艺术家望尘莫及的成就。1992年他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1993年荣获《世界艺术名人证书》并被授予。“优秀书画家”称号,1996年的美国曼哈顿国际艺术展上,其作品一举获得三个优秀奖;1997年荣获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天津文化艺术界60位文化名人”,2010年作品《反弹琵琶》在“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大展”的几千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世博会美术大展,2011年他的作品“敦煌重彩飞天系列”参展台湾国父纪念堂和中正纪念堂。

2012年10月,第五届天津国际璀璨珠宝精品展上,陈幼白先生作为特邀艺术画家,设专厅展览其敦煌重彩艺术画作40多幅;同年12月,“浓墨重彩,龙飞凤舞”艺术作品迎新年大展在上海隆重举办,展出的画作受众近5万人次,文汇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上海日报、劳动报、东方电视台等十大媒体40多个网站争相报道介绍仅仅2013、2014两年之内,融合了现代元素创作的“敦煌飞天”、8幅中国神话“山海经”题材的重彩画先后在香港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成功上市,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响应;2015年,美国全球艺术家联盟为其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而他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山鬼》更是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近5000万的惊人天价,引起了当代画坛的巨大震动(详见:搜狐网);2017年获得美国艺术中心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创新、发展是画界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两个不平凡的“十六年”帮助他积淀了深厚的美术功底和艺术修养,使他开创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一步步拓展着自己的艺术领域,给他传奇的人生阅历涂上一层层厚重的色彩,就像他的画作一样耐人寻味。尽管陈幼白先生已经登顶敦煌艺术的新高峰,与之而来的声望、名誉也常伴其左右,但他却始终淡薄名利、不改初心,怀揣着强烈的使命感,在中国敦煌艺术的创新之路上以永恒的艺术之心,探求无尽的生命之道,从未止步。

也许陈先生并非敦煌艺术与现代绘画的拓荒者,也尚未成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艺宗师,但在敦煌艺术的“无界之山”上,他始终以自己卓越的天资艰辛努力,成就自己的陈氏“有为之法”。源于传统,而根植于现代,一幅幅的敦煌重彩国画艺术既是陈氏的最高巅峰,也是陈氏艺术的最后境界。

结束语

上个世纪60年代,陈幼白先生第一次踏上敦煌的土地,从看到敦煌壁画第一眼开始,陈先生就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苦心钻研敦煌艺术,如饥似渴地吸取敦煌艺术的精华,并尝试将西方绘画传统、现代绘画技法和中国敦煌壁画元素熔于一炉。独树一帜的陈氏“重彩”作品,享誉国内外,在敦煌艺术研究和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容窥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