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尽意 趣尽天然:莫雨根山水画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18-10-22 11:32 【来源:中华教育在线】

艺术简历

莫雨根(艺名莫根、笔名谷有声),1941年1月生于广西桂林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山水画研究院院长,第二届为桂林画院副院长、广西美协理事。

立象尽意,趣尽天然

——莫雨根漓江山水画作品美学思想赏析

近日赏读莫雨根的漓江山水画作品,顿感有一股清新古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其画作气息纯正,隽咏朴茂、空灵洒脱。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烟岚苍茫,大气磅礴;更有一种令人直指心灵的感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民族风格的丰富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并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东方以致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尤其近百年来,西方艺术教育体系的引进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画艺术作为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应如何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国画家是一次大的考量。莫雨根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笔墨图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索和研究,他认为,中国画不能被西方艺术取而代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证实了中国画独具的的东方哲学意味和水墨世界的无穷魅力。

从莫雨根的漓江山水作品中可看出,他的画作能传达出一种雄浑朴拙,苍润古雅的气息,既有南派山水的舒展,空灵,又有北派山水的刚猛,豪放;既有水墨交融的滋润,又有枯笔飞白的刚劲;既有波墨挥洒的厚重,又有细线构勒的灵动。他以自己独特的感悟抒写着笔墨的苍润之美,在创作实践中把南北不同的画风进行了融合、互动、取长补短,演绎出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的现代山水新面貌。

莫雨根是漓江山水画领军人物,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桂林山水的滋养给他带来了灵感和激情,他的山水画画的是画家的心灵,而非简单的客体,绘画的对象最终关照的是人性,而非自然。

从莫雨根的画作来看,他的画面构图直承五代北宋,以及元人遗规,有的山麓纵横,石多正面巍立,憾人心魄;他笔下的轮廓线条笔锋颍脱,绵中带刚,细处墨法微妙,树木磊落,枝如龙爪,云烟变幻,色墨交融的表现,蕴含了丰富的构成意识和生辣之味,其朴拙雄浑,粗旷豪放又极富情感与视觉张力的画风渐趋形成。其作无一不呈现着从画家心间流淌而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欣欣然,活脱脱,呼之欲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东方水墨的艺术精神。

在笔墨语言的运用中,莫雨根师承传统又能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赋予其作品以时代精神,成功的融入了书法笔意,放笔抒怀,表情达意,把对家山的情感融注其中,形成富含文人气象的笔墨语言特色。其作品呈示的是传统面貌,但又由传统风格转向意向形态,借助笔墨、情感和学养而流露出自然的审美意趣,形成富涵文人气象的笔墨语言。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笔情墨趣,又有时代审美意韵,同时,他又不简单的摹仿哪家哪派。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具体的指出起取法何家,只是从直觉上可以品味到其画中融化着传统因子。

中国画作为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其独具的艺术审美价值又是其它画种所不能取代的。画家寄情自然,以肆意的笔墨、洒脱的笔法去勾勒理想的物象,又以淡雅的墨色层层铺染,并借助水墨的浸润使饱满构成的绘画图式弥漫出古老的哲学意味。中国画以其独具的极富艺术魅力和传统意趣的图式和笔墨语言,给读者以净化心灵的人文关怀。

莫雨根在其绘画艺术中追求的并非形质的逼真,他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气势、气韵和气质。其作品的气势,首先归于用笔的刚健和巧妙地引入水墨写意之境,同时,其饱满的构图使作品呈示出雄强等气势。在画面中,画家的笔墨表现功能、传情功能、形式美功能,三者兼而有之,溶为一体,有“渴骥奔泉”形的气势,即在疾行飞驰中蕴藉着英俊的风度和威猛的力量。加之以书入画,故他的用笔疾徐得法,沉实苍劲,与章法布局结为一体,从而使其作品流露出奇崛丽清之风神。

此外,莫雨根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从他的画作中能感受到画家对于自然山川的钟爱之情、观察之功,对传统审美特质的理解和自然的生活态度。因此可以说,他的漓江山水画作品正是其文化涵养和人格修练的结果,其山水画作品成功的传承了中国画艺术特有的清空、超然、蕴藉与典雅,具有平淡古雅的审美意趣,体现出东方式的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和儒释道禅文化思想。因此说,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家中,莫雨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个案。(完)

北京艺评人 辛民

西体中用 唐宋遗风

在桂林我们称莫雨根先生为莫老。他是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众多辛勤耕耘的画画人当中,成绩斐然的佼佼者。他西画科班出身擅版画,兼攻其他,近十多年画国画山水,数次在全国画展中获奖。莫老谦虚,每逢获奖必称自己是搞版画的,画山水是玩一玩而已,一不留神弄个奖回来,纯属无心插柳。您瞧那份意气,那份聪慧,那份自信,那份潇洒溢于言表,莫雨根人平易,性率直,从艺勤谨、专注,50岁即被大家称之为莫老,这亦庄亦谐的称呼中道出了圈内人对他的尊重。

莫老的山水画没有也不想摆脱西画色彩、造型、素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走了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把西画空间概念、体积概念与山水画中起承转合的律动,皴擦点染的技法,枯润浓淡的笔墨有机结合起来,的确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涉者很多,成功者却寥若晨星,莫老付出了艰辛,走得坚定而从容,须知无论怎么选择,走到极致即是成功。受众与评家持一个相关的客观考量标准才能给画家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这见仁见智当中的我偏爱莫老的画,读之每每意惹情牵。读莫老笔下的桂林山水我不期望与那烟雨迷离、萧竹疏村、渔舟唱晚、落霞浅渚的清润秀宛的审美定式相关照,分明能感触到一个人踯躅漓江两岸几十年对山的坚实峥嵘,水的坦荡亲和,家的苍凉苦涩的独特体验。这荒寒的境界的表现或者是再现,或者是画家的理性选择,深沉的画家凝眸那亘古不变的山山水水,追溯那沧海桑田的历史变化,关注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美好追求,这饱含画家悲天悯人般人文关怀的情愫面前,我不能苛求画家怎么做和做什么,唯有激动。

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对生活敏锐丰富的体验,浪漫而充满激情的形象思维,相当的笔画素养,平和自信的创作心态,是一个好的国画家的基本素质。另外明晰的观念支撑当然应该贯穿创作的始终。此外还须解决一些比如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照,写实与写意的相互交融,笔墨表现和造型的矛盾,内蕴与张力之间的矛盾,生里求熟,熟后求生等,在这说不完的讲究中,还需凸现格调与个性;难就难在拿起画笔每时每刻都要求考虑合理解决这些矛盾,至于说画承载了画家多少精神,多少文化,那是画家才情、学养、思想、人品、阅历、功力、情感的高度统一,已经全部蕴含在画中,相信大家都会从画册中体味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桂林画院第三届院长

张复兴

艺术年表:

1960年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65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

1978年 油画《将军爱山河》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美展展出。

1980年 版画《叶挺在狱中》广西美展,全国十几个刊物、报纸发表、被收入广西美术文献。

1985年 版画《家乡水》在日中交流美展上获“横滨市长奖”。

1986年 元月到香港举办画展。《回声》在香港大公报和全国专业刊物《中国画》发表。

1989年 国画《龙胜山溪》等三幅作品在全国大型画刊《中国书画》廿七辑杂志发表。

1991年 版画《抢花炮》入选“当代中国版画新作展”,并在日本东京五城市巡回展,1992年到美国展出。

1993年 国画《高山云藏》在“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览”上获铜奖,并收入“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集”。国画《一江烟雨沙滩寒》在英国获“牛津市长奖”。版画《中国橄榄球》入选“全国版画大展”。

1994年 国画《清泉入户鸣》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6月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展。《星洲日报》等四家华文报纸发表专题文章及及作品,《漓江写意》在日本获“稻泽市议长奖”。

1995年 国画《清江一曲抱村流》参加“当代中国山水名家邀请展”,并编入“当代中国山水”画集,国画《山深竹静》入选第三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1996年 国画《家园》等十幅作品参加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8年 国画《竹海人家》在中日合办的“森林,水与人画展”上获银奖。

2001年4月 在日本东京访问,讲学、办展,9月到美国达拉斯讲课。

2004年1月 国画《石头城》获中国西部风情——全国山水画、风景画展《优秀作品奖》。

2004年3月 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展出山水画50幅、风景速写30幅,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等都作了报导和刊登了作品。

2005——2007年 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市、揭阳市举办个展。

2008年11月 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莉莎、涂自华、廖慧兰共同举办《丹青的故事》——广州美术学院老教授东莞写生作品展在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展出,展出六十年代东莞速写五幅和国画山水画30幅。

2008年12月 参加江苏省常州市文联举办的第三届《水墨江南》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

2010年-2011年 被《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评为全国30位最具收藏价值山水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