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励志计划终审角逐,45万奖学金将花落谁家?

发布时间:2019-06-26 11:39 【来源:中华教育在线】

又到一年高考放榜时,全国学子们都在紧张地查分数报志愿,又有一批年轻人即将踏入大学的殿堂,他们中的不少人会选择金融、经济或保险作为自己一生的志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鼓励年轻的学子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和民生作出贡献,中国平安已经连续十六年举办面向大学生的励志计划。

励志计划以论文奖励的方式,鼓励高校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探索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观念、新理论,开展经济学理论研究。

6月25日,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近30位经济、金融和保险界的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安吉,组成今年论文终审的评委团。励志计划自今年3月25日报名启动后,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学生加入,共收到454篇论文投稿。终审将产生120篇获奖论文,获奖学子们将共同瓜分45万奖金。

(中国平安励志计划论文终审现场)

今年是走过十五年的励志计划焕新的一年,首次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全球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全研院”)进行合作,并引进诸多业界享有盛名的金融经济类专家学者,如本次励志计划的专家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全研院”主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除此之外,本次论文终审的专家还有首都经贸大学庹国柱、武汉大学魏华林、南开大学梁琪、商务部梅新育、南京大学沈坤荣、浙江大学金祥荣、金雪军、何文炯等,评委阵容堪称强大。

励志计划的专家委员会主席李剑阁在论文终审活动发表了致辞,他对励志计划表示高度的认同,并认为中国平安作为PATH(P-中国平安、A-阿里巴巴、T-腾讯、H-华为)之一,之所以称得上伟大企业,不仅在于它能获得位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全球金融集团前十的瞩目成就,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要有伟大的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

(李剑阁在终审活动上致辞)

据现场的评审老师介绍,今年青年学子们多关注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互联网+、大数据等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可以看到诸如《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策》、《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与对策》、《济南市特色小镇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等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益的学术研究论文。在当下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大家共聚一室,来讨论当代大学生,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公们,对经济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评委们在认真阅读评阅论文)

中国社科院的曹建海教授认为,通过出题目的征文制,让真正优秀的论文涌现,当年卢梭就是这样一举成名的。中南财大的朱新蓉教授建议本科生多做一些调研,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南京大学的沈坤容教授评完之后,在与李剑阁主席的交流中,认为励志计划针对年轻人,鼓励企业与学子进行互动,能影响更多大学生关注现实,提高学术能力。

(专家委员会主席李剑阁与评审们交流)

在经过权威评审团的终审活动后,将有120篇获奖论文接受嘉奖,获得共计45万元的奖学金。其中,一等奖15名,奖金各1万元;二等奖30名,奖金各5千元;三等奖75名,奖金各2千元。届时,最终出炉的论文获奖名单,将于2019年度励志计划颁奖典礼上正式宣布并颁奖,同时也会公布在“中国平安励志计划”专题页面(www.pingan.com/lzlw)及微信公众号“中国平安”上,参评学生可自行查询。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青年学子勇于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青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为此,励志计划也全新出发,希望以“三大焕新”战略升级,助力励志青年学子用知识创造价值,以智慧建造未来,以公益反哺公益,助力国家教育扶贫事业。

第一个“焕新”,是励志计划首次与清华大学全研院进行合作,引进了诸多业界享有盛名的金融经济类专家学者,有力地提升了论文赛事的权威性和高层次水平。这些顶尖学术专家除了李剑阁先生,还包括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等。

第二个“焕新”,是励志计划首次面向海外高校学生开放,实现赛事的国际视野及学术边界拓展,让海内外新生代力量有机会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

第三个“焕新”,是公益反哺公益的有益践行活动。所有励志计划的论文获奖者,将受邀签约成为中国平安智慧扶贫平台“三村晖”的签约讲师,参与线下乡村支教、远程在线课程开发等公益行动,助力国家精准教育扶贫。

励志计划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累计为5495名大学生颁发逾1835万奖学金,在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用的人才,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中国平安作为一家目前市值已突破万亿人民币,位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全球金融集团第六的公司,在持续深化“金融+科技”战略下,更加注重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希望为国家建设与社会服务贡献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