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锦江杯”全国大学生AI+非遗创新挑战赛在沪圆满收官 产教融合赋能非遗创新,校企协同培育未来人才

发布时间:2025-11-10 12:24 【来源:中华教育在线】

11月1日,第二届“锦江杯”全国大学生AI+非遗创新挑战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届大赛由锦江国际集团牵头的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上海商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宁夏理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武汉轻工大学协办,并获“锦江荟”平台、高等教育学生实践信息网(实信网)、最佳东方支持,以“智创非遗,焕活文旅”为主题,推动非遗文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路径。

”锦江杯”大赛设置两大赛道,兼顾个人参与与团队协作,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覆盖全国1243所院校,两届赛事累计参与人次已近12万。本届大赛,科普竞赛线上答题参与近4.2万人次;商业策划赛报名103支团队,初选阶段,60支入围半决赛。专家评审指出,本届方案在“AI技术与非遗元素的融合深度”与“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上显著提升,展现了Z世代卓越的科技人文素养。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2支团队晋级总决赛。

11月1日的总决赛现场,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张旗参加了开赛仪式并致辞。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晓伟希望以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活页教材,推动教学行业标准对接行业。

锦江国际集团副总裁周维介绍,今年参赛作品突出特点是从酒店场景、旅游产品、景区管理三大领域,高度聚焦解决锦江国际集团的具体业务场景需求,实现了从“天马行空的概念”到“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案”的跨越。她期待大学生用Z世代的视角为锦江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晓伟致辞

现场评审团由教育界与产业界专家组成,他们表示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影响。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康表示,赛事中年轻人提出的方案很有想象力,是企业非常需要的,最关键的还是这些创意文案如何在酒店和文旅产品中落地。他希望高校和企业之间能形成常态化的合作。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此次参赛是一次很大的挑战,需要选手们结合非遗文化,又要很好的运用AI。但在现场确实让大家看到了很多亮眼的创新想法。”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敏认为,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企业可以更多的走进院校,从实践的角度去和学生交流,来让他们感受来自行业的真正需求。比赛还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潜力奖,人气奖,优胜奖等若干奖项。

桂林旅游学院的参赛团队凭借“智游长江,沉浸近江”方案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该团队方案以西安锦江国际酒店为试点,构想打造“可居住的盛唐非遗活态博物馆”。项目通过数字人“婉娘”引导文化叙事线,结合AR/VR互动体验、主题客房设计、文创盲盒开发等方式,构建“AI+沉浸式旅居”新模式,推动非遗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

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劳晓芸女士 及 锦江国际集团副总裁 周维女士颁发奖杯及非遗传承梦想基金

武汉轻工大学“香飘飘队”提交的“有‘记忆’的香”方案获得银奖,结合地域文化,传递情绪价值,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开发香片、香囊等特色伴手礼以及酒店大堂与客房布置非遗香元素,营造文化氛围。

锦江国际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监 袁晓莺 及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朱建柳 颁发奖杯及非遗传承梦想基金

武汉轻工大学“轻旅文旅队”由中外学生共同组建,以外籍学员的独特视角重新诠释中国非遗,探索了非遗元素在酒店管理中的国际化表达与创新应用,为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文山学院“非遗数艺坊队”方案以傣纸为载体,融合非遗+AI+酒店与ESG理念,打造沉浸体验、智能餐饮服务等多元场景。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钱康 及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 姜红 颁发奖杯及非遗传承梦想基金

场外,独具特色的非遗体验集市成为理论链接实际的生动课堂。皮影戏、剪纸、糖葫芦制作、漆扇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嘉宾、学子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更与场内的前沿AI方案形成了“传统技艺体验”与“现代科技赋能”的巧妙呼应。

为促进校企深度理解,赛事组委会组织优秀参赛团队参观锦江国际集团旗下标杆酒店及龙漕路创新样板间。通过实地考察智能场景与非遗空间设计的落地应用,学子们将直观感受其创新方案在真实产业环境中的潜在价值,完成从理论认知到产业洞察的关键一步。

参观锦江国际集团旗下 国际饭店

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始终致力于践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未来,锦江国际集团将继续携手各界伙伴,深化产教融合,共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非遗文化的时代焕新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