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在“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的深切嘱托里,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习语润津·青声传薪”社会实践团依托家乡红色资源,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先后奔赴天津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宁波市等地,以总书记驻足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通过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入户等方式,在“走、访、拍、讲、写”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通讯员 余灿 张同润民 蔡洪洋 刘荣函 杨婧媛)
一:与基层的同行——话出时代精神
实践团首站走进天津市津南区京基党群服务中心、齐齐哈尔市东方红社区等基层社区,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员们同步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二卷,从字里行间中汲取精神力量,夯实理论基础。随后,实践团用“小故事”阐释“大政策”,用“身边事”解读“新思想”,在一唱一和间,实践团将宏大的国家战略转化成老百姓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贴心话”,赢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
二:与历史的对话——感悟嘱托力量
实践团以“红色探源、对话提魂、实践赋能”为脉络,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天津市、宁波市等市的8处红色遗址、纪念馆开展学习参观。在中共早期党员张人亚同志的故居及其党章学习中心,实践团深刻了解到他守护首部党章的感人事迹,学习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革命精神。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实践团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研学方式,让这些泛黄的书本与简陋的生活用具在成员们心中化为可感的民族集体记忆。
三:与田野的相约——谱出青春答卷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田野,在齐齐哈尔市兴隆乡与无锡市洛社镇,共计走访16户村民。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成员们紧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以及党的政策,转化为农家院落里的暖心家常话。大家在轻松的“谈天说地”里凝聚思想共识,在潜移默化间滋润村民心田。
“习语润津·青声传薪”实践团沿着总书记足迹,从基层社区的学思践悟,到红色足迹的时代回响,再到田间地头的实践答卷,成员们于躬身实践中深刻体悟“青春为国”的使命担当与时代意义。青春的脚步不会停歇,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深耕基层沃土,以青年特有的视角与话语解读党的创新理论,让总书记的嘱托在青春奋斗中落地生根,让理想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