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探索走班选课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01-19 16:55 【来源:

来源标题:小学探索走班选课新模式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课程建设侧记

长笛、黑管、书法、橄榄球、重力棋、机器人、3D打印……每周三下午,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校园,成为了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舞蹈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妙曼的音乐,翩翩起舞;书法教室里,学生们正挥毫泼墨,书写梦想;绿茵场上,学生们飒爽英姿,成为阳刚习武的少年;教室里,学生们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感受语言魅力,外教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耳目一新……

2015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能力”的理念下,学校将每周三下午的传统课程变为活动性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学校已开设了包含科技、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几十门选修课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个性化的课程更是大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整合教育资源 打造特色课程

近两年来,北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政策,各区县也纷纷采取名校办分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拓展区域教育优质资源。作为一所受益于北京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学校,农大附属实验小学在课程改革中,做出了积极探索。

2015年5月29日,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举办揭牌仪式,海淀区学府苑小学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并成为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海淀区第一所签约学校。

面对学校新的发展机遇,农大附属实验小学老师们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以实现让学生“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的办学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也正式开始实施。

如何落实课改理念以及北京市课程计划,农大附属实验小学按照国家、北京市和海淀教委的要求,制定学校课程改革规划方案。学校把“创建多元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思路,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为实施载体,通过开展“德、教、体、科、艺”相融的课程建设体系,让学生达到“养成良好品德,奠定基础知识,形成健康体魄,提升科技素养,培养艺术情趣”的发展目标。

农大附属实验小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的需求,这也成为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基于此,学校在课程改革工作方面开展了“五个实践”:一是尝试开设拓展课程类课程,开展学生“走班选课”;二是开设了一二年级外教口语课;三是提升书法教学水平;四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五是尝试开发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农大附属实验小学还积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学校整合了校内的教师资源,并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橄榄球国家队、海淀青少年中心等知名教育部门以及七彩未来等知名教育机构的优秀师资。优秀的师资,保障了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也保障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学生多元选修 促进内涵发展

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为了让拓展类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学校进行了学生、家长的调研,以此了解需求。结合学情,学校研发了独具特色的拓展类课程,在每个年级都开设了6~10门学生感兴趣的特色课程。

根据年龄,拓展类课程分两种方式进行,一年级由于年龄较小,选择了教师走班,学生不走班的方式,三周按班次轮换;二至六年级则进行走班选课的方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打乱原有班级,进入不同的教室上课。这两种方法符合了学生现有的年龄特点,同时,将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凝聚在一起,也拓展了孩子们的交际圈,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体育类课程含武术、花样跳绳、乒乓球、篮球、橄榄球等,操场上孩子们练习得酣畅淋漓;艺术类课程有陶笛、小提琴、奥尔夫音乐、书法、朗诵、剪纸等,学生沐浴在艺术天地,陶冶情操;科技类课程有创新思维、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航模等,孩子们开动脑筋,驰骋在科学海洋;外教课上,孩子们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感受语言魅力;心理课上,老师帮助孩子们了解心理知识,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纵观整套拓展课程类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完全依据孩子们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由低到高的进行了贯彻与链接,在孩子们的培养方面,有着连续性,不断档、不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