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商学院院长张玉利:商学院需重构资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1-12 20:48 【来源:

[摘要]我们应该充分去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深度、社交的工具,自己主动进行一种转型,切入点可以用互联网,可以有国际化,可以有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要发动发自内心驱动力量。

南开商学院院长张玉利:商学院需重构资源网络

腾讯教育讯 12月22日,2015第三届商学院论坛成功召开。本届活动以“互联网+背景下的管理教育”为主题,从媒体视角为行业树立可供借鉴的榜样力量。商学院院长张玉利出席论坛并发表观点,他表示“我们应该充分去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深度、社交的工具,自己主动进行一种转型,切入点可以用互联网,可以有国际化,可以有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要发动发自内心驱动力量”。同时强调这些抓手背后,落实下来要有生命力,一定是以教育为基础。以下为现场实录。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给我布置这个任务,我认真做了一些准备,主题是管理教育的变革与转型。我觉得大家都在进行一些转型,而且更多的是在主动地转型。我这里先引用海尔首席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他总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既然是时代的企业就需要关注这个时代的脉搏和变化,但我们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大家有同感吗?我经常和大家开玩笑说,请认真想一想在中国未来的五年不变的是什么?我一问大家都很认真地想,其实挺难想的。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

目前管理教材当中仍然在讨论的管理职能,首先是要有计划,要有目标。计划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但是真正行得通的可能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控制未来,我们就有多大把握不去预测未来。这就引出来一个核心观点,我们难以预测未来但是需要洞见未来,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现在。现在,两个词特别热,一个是互联网+,一个就是双创。我自己主要关注创业问题研究,希望从创业这个角度和视角看看管理教育面临一些挑战。

互联网+刚才毛院长以及各位院长都做了很好的诠释,给我们很多启发,最后把它落实到项目的开发上,很有见解。很多人都问我,双创,能全面创业吗?我觉得不能。如果把创业作为创办企业这样一个狭义的概念来理解的话,创业永远是小众,而不可能是一个大众。所以不少人觉得说,那么鼓励创业会不会是一个阶段性的运动,我觉得也不会。请大家看一下,这是李克强总理几乎过一段时间,有时候频率非常高的去说解释创业的问题。你看单纯理解创业是解决就业机会已经很狭窄了。如果我们把创业和社会公平正义结合起来,和产业转型、和公司的战略更新结合起来,就会有更广的生命力。除了政策推动外,客观上创业有生命力,我用一个常见的所谓三要素的模型来看一看,创业自然会涉及到创业者和团队,涉及到资源,涉及到机会,这三个基本的要素。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变革时期,机会自然是在不断的增加的,那么资源方面呢?毫无疑问,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交通、电信、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特别是互联网+去中间化,使得资源整合的速度在加快,成本可能在降低。创业一定是跨界的。而互联网+提供了这样一个去中介化的环境,也为创业者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背景下,创业者的队伍发生很大的变化,的确越来越大众化。

好,往下我们再看几张PPT,先做一个铺垫之后再来看我们面临一些挑战的问题。比如说注册公司,比如说购买设备,比如说选址址等等,我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右侧的部分: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创造经济社会的价值,打磨和创新商业模式,提升领导力,创造性的整合资源,关注技术以及非技术性的创新。开拓市场,开拓新事业。右侧的能力,商学院管理教育在中国都注重MBA教育,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MBA应该培养的能力?刚才毛院长说知识传递、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领导力和价值观。如果说锻炼领导力和价值观提升的话,我认为创新创业也是一个载体。我关注创业者,我认为创业者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们一旦成功,会归因外部,会去感恩,一旦失败他会归因到内部,自责。现在到年底了,大家年底经常要总结和制定明年的计划。总结都会是模板,“过去一年当中在领导正确领导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一二三四五,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问题第一,联系群众不够,政治学习不够,总之这些问题大家都有,但是成绩是在领导正确领导下自己取得的。

我做了一些铺垫之后,接下来看我在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商学院学员比例最多的,毫无疑问是以MBA、EMBA专业学位学院为主的学生群体,在MBA的培养方面,主要定位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我1993年开始给MBA上课,1995年参加全国MBA考试改革,1998年参加MBA入学考试管理学的试题命题,经历了MBA发展历程。开始大家给MBA培养定位于培养企业家,大致上有这样三四年之后,大家比较冷静说MBA培养不出来企业家,把它沉淀下来定位为中高层的职业经理人。到2005年左右,又开始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重视领导力的训练。是不是这样?为什么?1991年MBA开始招生,开始国内MBA教育。当时全国只招收86人,然后1991年一直到1996年这段期间每个学校MBA招生都很少。后来跨国公司的进入推动了管理的职业化,而管理职业化加大了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推动了MBA的发展,也使MBA教育定位于培养职业经理人。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目前主要还是体现在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体系上。并积累了一些优秀的MBA教学团队,那么MBA教学团队能不能胜任创业教育工作?这就我们面临了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给MBA讲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创业活动?很难。因为新创的企业永远不会是规模小的大企业,我们讲管理要授权,授权才能变成团队,才能有领导力,但是新创企业如果授权可能带来混乱,因为它没有控制系统,因为它没有资金去建立这样的控制系统。互联网创业会使得企业在规模上发生更大的变化。它的组织不会是责权分工基础上的资源配制,更多是交易化的组织设置。创业者为什么创业,要挣钱,更主要是为了追求自由。大家可以想,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以追求自由为主要动机的新生代的员工,怎么进行管理?我提的第一个问题表面上看是怎么胜任创业教育问题,其实背后是考虑怎样面对这些新生代MBA群体,我们受教育的对象,考虑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工具的完善。

商学院仍然要加强的核心的问题是加强研究。最近一段时间有人在呼吁说,商学院的老师、管理学院的老师都在写论文,写论文不务正业,这不对。论文发表只是研究的一种产出而已,不能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但是不研究显然不是商学院的老师应该干的事情。为什么要研究,因为我们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实践化,越来越艺术化,相对于管理,相对于领导,毫无疑问创业更加偏重实践,一旦要讲创业课就会受到质疑说你创过业吗,为什么你能够讲创业课?为什么大家质疑创业教育?我认为创业艺术性更强,所以更需要加强研究,而且应该加强问题导向的研究。加强对于社会、深入社会调查的研究,用南开一句老的话,张伯苓老校长总强调要“知中国,服务中国”。

第二,MBA教育是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MBA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面旗帜。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其实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后所呼吁的是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方面会有变化吗,一定会有。比如说,创业既然是跨界的,那么创新人才培养也不应该是单学科,也应该是跨界。现在学科被割裂的越来越细,这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更多探索跨学科的交流和学习,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像刚才大家讨论到互联网当中MOOC的问题,讨论到翻转课堂,我觉得这些可能变成思考问题的工具,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们能够做的是问题导向的教育以及引导学员的参与。上半年去了一趟重庆,参观了四川美术学院,学院的规模不大,800多老师,学生也不多,但是这个学校我觉得很好,所有的学生入学之后很容易进入到老师的项目中,接触的是产品和市场。不少学校同学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参与老师的研究项目可能很多接触也是文献。接触文献和接触市场在他今后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不一样的。创业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抓手,是在呼吁创业和专业,和市场,和职业发展结合。我们在天津做了一个尝试,我们不是只针对南开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我们也不局限于南开大学的学生,我们面向天津所有高校,通过微信渠道让大家报名,由创业者来筛选,由我们校友来筛选,组织一个创业学习班,目的是让他们去跨专业,跨学校的学习交流。

我们的校长到了南开不断推这三个转变,大家可以分享一下。他强调三个转变,从以学科为本变为以学生为本,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提升素质,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我们需要活跃第二课堂,解决第一、第二课堂两张皮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很紧迫的工作。很多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反思。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商学院需要重构资源网络。我们把互联网+作为抓手,把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抓手,可以考虑重塑资源网络。资源网络会包括什么?我觉得校友一定是最核心的。80年代我们引进外资,那时只要有了梧桐树就会有金凤凰,政策和基础设施就够了,后来保证不行,需要有一个“花园”,进一步我们需要关注生态系统。商学院的资源网络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天津在支持建设众创空间。众创空间重在众创,空间是载体。现阶段还是重在空间,轻在众创。一步一步来,我相信从众创空间往生态系统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生态系统角度构建和思考资源网络,让大学更加开放。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提这几个方面问题,从互联网+这样一个基础,到创新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抓手,考虑我们今天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创业本身是社会化特别强的,社会属性强的商业行为。商学院应该关注创业这种商业行为。

创业教育,高校需要做应该做和擅长做的事情。我鼓励大家从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但是我反对没有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这样可能变成了为了创新而创新。南开的老校长张伯苓先生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他认为体育是育而不只是体。体育有竞争意识,有团队合作精神,有毅力,这是育。

开展创业教育不能只针对在校的学生,努力营造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我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创业孵化器是社会擅长的事情,学校不一定要做,学校可以和社会更多的整合。商学院借鉴法学院的教学办法推展案例。可能和创业高度相关的,是借鉴艺术教育乃至于军事教育,管理学科在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但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我们需要借鉴相对成熟的学科去探索教学理念。应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网络社交的工具,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感觉我们面临不少挑战,需要转型,但是转型总要抓手,要有一个切入点。切入点可以是互联网,可以是国际化,可以是创新创业教育。这些抓手的背后,落实下来要有生命力,我想一定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如果说教学怎么教,还能略知一二。如果说教育,我还是一个外行。希望有机会可以和更多同行进行交流。

感谢各位,感谢腾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