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朱明德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22 15:46 【来源:中华教育在线】

朱明德简介

朱明德:画家、书法家、作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曾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杂志,主持并主编了《北京城市角落调查》、《北京抗非典备忘录》、《首都科技反恐与科技创安》。

成功策划帮扶门头沟爨底下村的开发。为中央台“百家讲坛”成功策划“阎崇年正说清史十二帝”。当兵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并出版文集《珍惜相遇》。散文《乌拉泊》被收入《三十年散文观止》一书。所创作的电视剧本《京西寻根》1998年被北影拍成电视剧,在中央台、北京台播映。

自幼学习美术,五十年坚持画画,先后出版《访日速写日记》、《俄国德国速写日记》、《广东福建速写日记》、《走进奥运建设者速写》、《中央党校学习生活速写日记》、《朱明德钢笔画选》、《朱明德生活感悟画》、《朱明德画鱼》、《明德鱼》等画集。并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等报刊发表速写及漫画作品。

画家曾经在水产部门工作过十三年,以十三年的水产生活为素材,创作水墨鱼,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寄情于“鱼”,用简朴单纯的手法画灵动鲜活的群鱼,已形成画家独特风格,被称为“明德鱼”,广爱收藏家喜爱。多次当选中国文联《神州》等杂志封面人物,传略及国画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辞书。

曾经任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政协主席,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2015年春天开始,朱明德来到西河古镇落户。建立了《朱明德画画的地方》工作室。

于丹序

《鱼之乐》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选择,叫做情有独钟。明德兄画鱼,就是如此。

进到他的画展,如同一步掉进大鱼池,一尾尾活泼泼的游鱼扑愣愣在身边搅起涟漪:剪一朵赤霞红,遇见一抹宝石蓝,两条鲜亮小鱼或呢喃谈情爱,或爽朗论友谊,笔墨一转一凝神,令观者莞尔。也有大片游鱼排山倒海直下江湖,铺天盖地全是生命气象,抑或首尾相连,音循律动,生生不息……

中国人向来是爱鱼的。从民间年画胖娃娃手里的年年有“余”,到汉瓦当一路演绎到明织锦的鸟衔鱼,甚或太极图中阴阳相生都是一双鱼形——中国文人更是和鱼这种神秘灵物间有着宿命的缘定:姜太公垂钓得遇周文王,伍子胥渡江遇渔夫得以获救,屈原沉江前一腔悲怆也是对渔夫言志——人与游鱼相对一瞬,到底看懂了什么密码?

白居易是个爱鱼的人,“俯观游鱼群,仰数浮云片”,这是一把可以挥洒的闲情,个中真意,其实也说得明白:“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吾亦忘青云,蘅茅足容膝”。

《咏兴》

真正爱鱼的人,必定有着天真简朴的心,崇尚自由,不慕荣利,江河湖海,一团烂漫就寄托了毕生怀抱。我没问过明德兄画鱼的起缘,因为我能想见庄子在《秋水》中描绘的那个场景,而明德兄的回答必定同庄子一样。

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梁之上,见游鱼从容,不禁啧啧称道“鱼之乐”。惠子较劲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灿然展颜:“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明德兄是个用画笔为鱼之乐代言的人,可见他的心,真是游于江海而得其乐了。

会唱歌的鱼

董秉山

观看朱明德画的鱼,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个细雨霏霏的夏日,年少的我在一条生满青苔和垂柳的河边寻觅,黑绿色的河水不时泛起一片片白亮的气泡,引起我的好奇,影响了旁边一个戴着草帽垂钓的大人,他为了支开我,说那些气泡是鱼在唱歌,要走得远远的才能听见。

我一直以为,我听见过鱼的歌唱,欣赏朱明德水墨画出来的鱼,这个念头再次浮现。我浏览着一幅幅倾注作者情感和心愿的画面,体会着它的意味,印证着自己的感觉,不期然,联想和想象油然而生——游动的鱼群一下子闯入我记忆深处,刹时,空白的脑海里满是鱼划出的线条和线条勾出的鱼,相互缠绕着追逐着啸叫着,沉潜、飞跃,一滴滴浓墨点染的鱼的眼睛,好像密集的雨点,噗噗落入浮土,溅起袅袅烟尘,幻化为淋漓明亮的音符,组合成鸡鸣鸟啼——这是一群鱼吗?分明是流动的线条、漆黑的墨点构成的一串串音符,在我的脑海里低吟高吭着鱼的合唱。

画出唱歌的鱼的作者,也是有鱼会唱歌的记忆吧,所以才在画面上流露出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鲜活,这个揣测的准确性可以搁置一边,但画中的鱼们在说话,在商议“鱼国”大事,则已由画中的题目明示,其实,不必拘泥作者的意图乃至题跋,一幅画作完成之后便已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会自己“说话”,表情达意。观赏者根据自己的视角和经验得出与作者意图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诠释也是屡见不鲜。

朱明德的鱼,刺激了我的美好记忆,让我重温童年美梦,神游夏日的河岸,垂柳依依,牛毛细雨。美的享受,正是艺术的功能。

会唱歌的鱼是生动的鱼,让构图充满生气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生花之笔。我说不准怎样画才能更好,我喜欢感觉那份让我激动不安的强烈——跃出水面的鱼居然肥硕、憨态可掬(“天高任鸟飞”);力争上游的鱼“瘦”得如刀似剑,却“衣带渐宽终不悔”,依旧勇往直前;“寻觅”者寻寻觅觅;“突围”者奋力拼搏。颤微微的律动感抢入眼帘,蓬勃生机跃然纸上。也有“情依依”“好伙伴”的恬静与安详。粗看,动静参照,动者愈动,静者愈静,细看,竟然又好像分不出哪里是动哪里是静了,善哉!

生气勃勃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之树常青的信念。绘画是画家喜怒哀乐的载体,是画家所思所感所愿纠结不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抒发。对比,艺术评论家熊秉明在《看蒙娜丽莎看》中是这样表述的:“画家把对象视为活泼的、有生意的对话者、灵犀相通的同游者。”画家借对象抒发胸中的情感,与对象同呼吸、共命运。

​上世纪70年代,离开黄河边上的小村庄,朱明德一路走去、马不停蹄,他渴望大的世界,故乡把他许给新的生活。从此,故乡成了他心中的惦念,融入他的梦幻,流出他的笔端。他用文字留下故园人影,他的线条和颜色饱含了对故乡山水草木的依依情愫。这样说,是因为我从他的散文里了解了他的情感走向,所以他笔下的鱼活泼向上、温润敞亮,洋溢着伊洛二水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