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梅一的东方诗意美学观

发布时间:2018-02-06 11:56 【来源:中华教育在线】

“东方文化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唯美的花鸟画,以及花鸟装饰纹,这种文化它没有多少侵略性,也没有很强的个性和大气磅礴的气势以及雄伟壮观的构图。”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梅一

近日,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梅一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梅一先生首次向记者和网友们敞开心扉,谈了他的东方诗意美学观,梅一先生从自己最新创作的系列油画花鸟作品谈到了东方文化艺术的优势和特点,并结合西方国家的艺术特点,他认为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对艺术家有不同影响,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需要在全球化文化、美学的洗礼下,挖掘本民族、本区域、本国家的传统,建构新的美学,提供新的引擎。梅一先生认为,只有努力贡献勇气、天赋、才华、自信和智慧,才有可能有机会去实现所谓东方文明的时代,这样也许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具有文明创造力之自豪的理由。

梅一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原名张梅夜,1962年出生于江苏;1985年先后就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1995年始分别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国贸艺廊,广州、北京艺博会,上海万丽大酒店,上海展览馆09当代国际艺术展览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02至2012年签约意大利fuxin画廊。

梅一先生的东方诗意美学观,记者问答如下:

记者:看见您新近创作的作品很是新奇,您能和我们说说您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批花鸟作品系列?

梅一:我很早就想画一批花鸟。记得上大学时候我就做过一幅“梅兰竹菊”的陶瓷壁画作品,在扬大教书时也画过许多花鸟油画,努力把看似特“俗”的东西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近年来一直都计划什么时候能再画上一批这样的作品,总是沒时间,利用岁暮年初空闲终于如愿开始了。东方文化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唯美的花鸟画,以及花鸟装饰纹,这种文化它没有多少侵略性,也没有很强的个性和大气磅礴的气势以及雄伟壮观的构图。西方国家虽然也有这样题材的作品,但是完全没有象在东方文化中所占的比重这么大。我总觉得如果画好了,同样会很有诗意、气质以及个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唯美,给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好像东西小则容易可爱。这批创作重要的不是哲学世界观,好像更接近东方美学,人的内心。祥和美好,诗意浪漫。我非常希望通过这个题材的重新创作,在东西方美学中能够找到一个新的视点。

梅一作品:《牡丹花开》110cm×70cm

记者:那么您能聊一聊西方国家的艺术在您的印象中是如何的?

梅一:“国家”,一区域性政治名词,就艺术美学而言,花开花落,各个区域的人都在人类各个不同时期贡献了各自的优秀、各自的文明和各自的艺术美学。纵观世界艺术:美国的当代艺术,格局境界都很棒,但是品质有点粗糙;特别是近距离看他们的原作,但是对我的艺术观影响很大,特别是抽象表现这部分。法国艺术,对境界和格局不那么在意,到了当代,基本上就不关注了。但是他们的东西还是很讲究、很有腔调、才华横溢,天赋异禀。本人年少时十分地迷恋。

德国艺术要更深刻许多,但是欣赏艺术品可能和年龄有关,记得年少时听摇滚看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很嗨,可是现在,就有点想逃的感觉了。记得在芝加哥博物馆看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时,我很痛苦,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忧郁和挣扎。在上海有时陪朋友去酒吧,音乐毎次都让我觉得心脏受不了,想逃离现场。

梅一作品:《鸾翔凤翥》110cm×70cm

日本人的艺术(绘画)境界、技术都很好,而且很好的继承了中国唐宋传统,也很好的解决了西化的问题。但是天赋不足,格局太小,大量作品做着做着就工艺化了。中国人的艺术(绘画)格局、技术没有问题,但是有时境界差一点,经常走着走就走熟(俗)路上了。东亚人的体质属于凉性,自古属于耕种社会,属性“中庸”,群体性民族。在国外经常看到唐人街或者中国城,他们建一些明清风格的小亭子、牌坊,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和周围硬朗高大的西方建筑比起来十分奇怪,感觉有一点自卑。

春秋至唐宋是中华文明美学的主要传统,蒙古人打断了中国文化,以后开始跪着,变得越来越没有气质,然后变得酸腐文弱平庸没有了风骨。到了明文化,就是一受了内伤的白胖子商业文化,有气没力。清文化在文弱平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辫子气鞑子气,生活方式也变得不爱干净。

梅一作品:《梅兰竹菊》110cm×70cm

记者:干净很重要吗?

梅一:是的。它能显示文明的素质和状态。清文化几乎没有才华,没有品质,没有文化,没有精气神。五四以后是中国人一次次变革,所谓“破坏”,其实是一个人站立起来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调节行为。在这近百年调节过程中出现一些感冒、发烧、甚至劫难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终于有了文明希望的感觉。改革开放让我们认识提高了,心态慢慢变好了。真正可以认识一下自己祖宗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哪?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並得出一些正能量的判断。苦尽甘来,感觉开始觉得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伟大时代要来了。

英国艺术要更传统。其实人类的情感是有深度和广度的,我们看艺术家创作艺术品,要看他挖掘的东西其深度和广度如何,思想也罢,情感也罢,都是如此,意大利艺术的深度和广度都曾经达到了人类的顶级层次。

北欧国家的艺术,丹麦、瑞典艺术很独特、格里格、蒙克都好棒。设计也很简洁精致。同处北欧区域的俄罗斯艺术恰恰相反。年少学画时本以为他们是最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所受影响恐怕终身存储,毋容置疑,美好并难以忘怀。

回顾千年以来的西方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前行。工业文明,互联网,下面也许是太空时代。而我言东方美学,我言建构东方美学,并非讲民族主义,而是看人类发展基本的一个态势和一种文明的担当。花开有期,次第东方。

民族、国家、地域、种族等等这些东西有时不很重要,只有当出于竞争的需要,或者有人想发动战争进行宣传,国家封闭进行独裁统治的时候,这些才会夸大利用起来……人类需要文明发展,需要彼此交流,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就会以开放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概念。任何一个人类共同体,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个性和不断自我升级、更新开放,发挥所谓“熵”的状态。实现自我意识的崇高化和集体意识的责任化。在进化成长的过程中寻找到跨越和蜕变。文化、艺术是人类塑造完美性格的重要建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去思想、去感动、去认识自然、自己以及更好的生活方式。面对世界这个不断变化的巨大的数据库,我们有时依旧很迷茫,例如:从哲学层面上看待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自由与民主,公权力和私权力之间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存在这样的进化困境和糊惑。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了,个个都像精灵一样。但是,过去总是轮回,如何科学的战胜自我得出一个正确的决策。传统、属性、弄不清这些概念也许就难以实现进入到一个人类更高的思想、精神境界之中。

梅一作品:《鸳鸯戏水》200cm×160cm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的艺术美学发展其实也很难。您怎么看?

梅一:艺术,美学,我们的问题是有时也很难忘记功利,很难能够站在一个高度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建构自己。

许多年前有人说:不读中国史不知道中国有多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道中国有多落后。我觉的应该改一改,读了中国史才知道中国唐宋才是中国的样子,读了世界史才知道中国应该如何的发展才更牛

艺术家,总希望自己能成为特别的一个,贡献自己特别的才华和思想。在全球化文化、美学的洗礼下,挖掘本民族、本区域、本国家的传统。建构新的美学。提供新的引擎。在认识到不一样的同时又能找到不一样的可能性。只有努力贡献勇气、天赋、才华、自信和智慧,才有可能有机会去实现所谓东方文明的时代,这样也许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具有文明创造力之自豪的理由。

曾经是灾难深重,曾经是沧海桑田。都说岁月静好,其实有自由有抱负的岁月才更好,都说东方既白,岁月如歌,其实岁月有了爱才有诗,有了美才有值,有了尊严才有真正的人生。我非常喜欢盛唐初年诗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独立遗世,才纵天下,这种大时代来临前的孤独和巅峰的状态。感动此时东方的艺术,美学的价值都尽在其中。

梅一作品:《芙蕖春烟》110cm×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