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中考来了 小科教学迎三变

发布时间:2016-05-18 18:38 【来源:

  新中考改革方案实施后,原来的非中考科目变身中考选考科目。在众多学校看来,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使中考实现了从“选拔”到“选择”的转变,每一名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长项。

  而这样的变革,对学校教育教学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学校已从师资储备、课堂教学、课程管理和学科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动”了起来。

  “小科”师资配置专业化水平高了

  在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发布之前,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就已经关注到了史、地、政、理、化、生学科。

  此前,由于教师编制问题,樱花园实验学校长期没有专业地理学科教师。两年前学校通过申请编制,引入了地理学科专业教师,从而使这些学科都实现了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目标。

  而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温榆河分校,由于历史的原因,该校的史地政等学科大多是由非专业出身的教师兼任的。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实现了史地政生等学科由专业人才执教。

  门头沟区王平中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纯初中校,面对新中考改革方案选考科目的出现,将会出现更多的学科组合排序,也将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学科专业教师。而这所山区学校本身还是一所教师整体上超编的学校,再招聘新师资的路子已经被堵上。

  于是,王平中学便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需求的师资配置之路。王平中学校长谢国平介绍,学校打通了相关学科教师的流动,比如语文老师也教历史课,这样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种提高。“今后我们要加强非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组织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

  谢国平介绍,学校中有很多学科带头人,学校便可利用这些教师资源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曾任北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的谢国平,就经常指导历史老师的历史课并进行专业的引领培训。

  “小科”课堂教师联系实际多了

  从非中考科目变身中考科目,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切实增加获得感,将是今后这些学科课堂教学新的重任。

  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校长郭锋介绍,在史地政生这些学科尚未纳入中考之前,学校也非常重视这些学科。“在学校的鼓励下,这些学科的老师不仅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学校校本课程的授课任务,这些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在平谷区山东庄中学,新中考改革方案推出后,学生、家长们对史地政生的认识,也由以前的“副科”荣升为“主科”,学生态度重视了,课堂上积极性高了;教师态度重视了,课堂时间和质量就有了充分保障;家长态度重视了,关注孩子也就多了……自然而然地史地政生的课堂也就发生了转变。

  山东庄中学校长刘军介绍,以往史地政生课堂上,教师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他将这种学习方式形象地比喻成“学生跳坑儿找食吃”的游戏,导学案中那些填空就是教师“挖好的坑儿让学生跳”。学生自然就顺势而跃,跳进坑后看到的食物(试题答案)正是老师想要的,喜言于表,师生各自满意。待期中、期末考试教师给出复习题,学生摇着头硬生生地背下来,把那些有意义的知识生压硬灌的装进脑子里,考完试过几天再问,好像从来没学过一样。

  新中考改革方案实施后,教师意识到学科知识的考查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层面上,还要有学科本质的认识。于是,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联系实际多了,有了学科素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切实从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刘军介绍,在以往的地理课中学习气候的环节,学生只记住某地属于哪类气候,而现在的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是什么导致这里形成了这样的气候?这样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物产?人们的生活习惯怎么样?着装、文化有什么特点等。这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课堂设计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的课堂中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