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优质生源不用跨区择校:家门口上好学校

发布时间:2015-11-23 14:29 【来源:

来源标题:京西优质生源不用跨区择校:家门口上好学校

龚帅宇是市京源学校今年中考的第一名,目前他选择留在本校继续就读高中。无独有偶,去年京源学校中考第一名暨全区中考第一名的白静轩,同样选择留校就读,成为该区首个留区就读的中考状元。状元留区就读,这样的情况在以前并不多见。调查显示,几年前由于北京西部的教育相对落后,优质生源纷纷“外流”,到东城、西城或海淀等东部传统教育强区上学,有教育界人士把这种现象笑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而目前,这种现象已大为改观。北京市教委官员认为,北京教育改革新政带来的利好,使得西部教育崛起,吸引了学生留区就读。

“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区中考前100名,留在本区继续上学的不到5名。但这几年,随着石景山教育的发展,优质生源开始大量选择留在本区就读。以本区老牌示范校九中为例,今年该校中考前50名全部都留下了。”石景山教委主任郝显军认为,优质生源留区又将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

对于这样的变化,同样曾遭遇过教育相对落后之困的丰台区感同身受。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的近三年内,在该区中考的前100名中,留在本区就读的数据分别是73人、85人、88人,留在本区就读的学生数在连年攀升。

同样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因为地处山区,此前的教育发展更加艰难。“几年前,门头沟大多数家长都是毫不避违地跟孩子说:你得好好读书,考好了就能去读城里的好学校了,甚至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出去。但这两年,有很多家长纷纷想要孩子回来读书。”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同样给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全区中考前150名只有23人在本区就读高中,到2014年,前150名有54人在当地读高中。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谁不想回来呢?”李永生的一句反问,道出了优质生源回流的主要原因。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近年来,北京教育改革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撬动解决公平与均衡问题,各区域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好学校。丰台、石景山、门头沟等区都先后引入了景山学校、北大附中附小、人大附附小、实验二小等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引入名校,各区还通过学区制、集团或集群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模式,将越多越多的好学校办到老百姓身边。

有人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是择校严重的症结。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熊晓琳认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才能真正解开这个“结”。

今年,家住丰台区张仪村的李女士没有为孩子上学的事儿发愁。因为家门口的新学校——北京十二中附属小学开学了。李女士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一开始还很担心学校今年能不能开学,孩子正好到了上学年龄,如果不能在家门口上学,还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上学,接送孩子都是问题。”

“挑来挑去,最终发现家门口的就很好,这两年北京的变化可真大。”家住门头沟区龙泉镇、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王先生如是说。家长们的满意来自对教育资源的认可,而这也是对近几年北京教育改革的肯定和支持。

有意思的是,前几年,京西地区优秀生源常常跨区择校到东城、西城、海淀等传统教育强区上学,这一现象被教育界人士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近几年,这一现象发生改观,北京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让京西教育迅速崛起,有效抑制了优质生源的外流,京西地区的优秀生源不再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统计,石景山区最严重的时候,区中考前100名,留在本区继续上学的不到5名。而现在,以本区老牌示范校九中为例,今年该校中考前50名全都留下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门头沟区和丰台区。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谁还想走呢?”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的一句反问,道出了留住优质生源的主要原因。